(090701学科代码)
一、学科介绍
林木遗传育种学科隶属林学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本学科现有正高4人,副高2人,具博士学位4人,博士后1人,硕士学位5人,博士生导师2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 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 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1人,已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较高、实力雄厚、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学和科研队伍。近五年来,本学科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项目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科技进步二、三等奖5项,在国内外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
二、培养目标
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林木遗传育种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2.掌握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前沿动态,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能够探索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具有组织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开辟新领域作出创造性新成果的能力。
3. 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好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
三、研究方向
3.1林木基因工程与品种改良
3.2林木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
3.3树木基因资源评价及引种
四、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但一般不超过6年。
五、培养方式和方法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优良学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以及创新能力。
1.采取理论学习、科学研究、教学实践、学术交流和社会考察等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进行系统培养,使研究生既能全面深入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能系统掌握本学科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课程教学采用启发式和研讨式方法,激发博士研究生的创造性,培养博士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2.在指导方法上,采取导师总体负责和学科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成立博士生指导小组,也可聘请副导师。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或组成指导小组协助指导。聘请的副导师必须是教授或研究员,导师组成员必须具有副教授以上或相当职称。
六、课程教学
6.1 学分
教学16学时为1学分。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要求修12-14学分,其中学位课6学分,非学位课程2-5学分,专业英语写作、Seminar和听学术讲座等开放式教学的课程(简称开放式课程)各1学分。
实践性课程中的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各计1学分,均为附加学分。
6.2 授课方式、成绩评定方式
6.2.1授课方式
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性质,选择讲授和实验,或讲授和操作,或实验,或讲授和研讨,或研讨、读书报告、指导、自学等等形式。
6.2.2成绩评定方式
研究生的科目成绩评定分为考试与考核两种方式。考试科目按百分制评定成绩,60分以上可获学分。考核科目按优、良、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及格以上可获学分。
6.3 课程教学
课程性质统一定为学位课(含公共课和专业课)、选修课(含必选课和自选课)、开放式课程、实践性课程,具体事宜按《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办法》执行。
6.3.1学位课
博士研究生公共学位课2门,英语2学分,政治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专业学位课为林木遗传改良高级讲座。
6.3.2选修课
2-5学分。
6.3.3开放式课程
目前设置的开放式课程是指定要修的。开放式课程有Seminar、专业英语写作和听学术报告三门,课程结束,考核及格,各计1分。
6.3.3.1 Seminar
Seminar结合博士研究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工作,由导师、学科与相关领域专家、研究生共同参加,以专人报告、集中讨论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展开。Seminar每学期举行不少于2次(其中研究生本人汇报不少于1次),累计不少于10次。导师负责对研究生Seminar完成情况进行评定,由研究生秘书检查备案。凡检查通过者,记1学分。
6.3.3.2专业英语写作
专业外语作业-要求博士研究生在入学后两年内,在导师指导下可根据研究方向及论文选题进行不少于二篇文献资料的英译汉(或汉译英),英译汉每篇字数不少于6000汉字,汉译英不少于1万字符;或用所学第一外语撰写一篇与本人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文献综述报告)并进行投稿,每篇字数应不少于1万字符。导师负责对研究生专业外语写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记1学分。研究生应将《专业外语写作考核表》及本人所写的中、外文文稿装订后于入学后第二学年末提交到所在学院,由研究生秘书备案。凡检查通过者。
6.3.3.3听学术讲座
鼓励研究生多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学术修养。每个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听研究生处举办的学术讲座3次,并计1个学分。
另,研究生每参加校内其他单位或个人举办的学术报告、讲座、会议1次,可计0.2学分。研究生每参加校外的学术会议1 次计1 分,做学术报告加计1学分,此要求不做统一规定,所得学分不得与其他规定学分冲抵,但可与总学分相加。
6.3.4实践性课程
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课结束,考核合格,各附加1学分。
6.3.4.1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是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好途径。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可在导师指导下做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工作如:批改作业、答疑、实验准备,上辅导课及习题课;答疑及批改作业;指导实验或生产实习;参与编写教材及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等。或模拟课堂教学等来完成教学实践的任务。研究生的教学实践活动由学科组统一安排,7个工作日以上,导师负责指导和考核,考核及格附加1学分。已从事过大学本科教育两年或两年以上的或师范本科院校教育类专业毕业的可免修。
6.3.4.2社会实践
为了使广大研究生在学期间能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强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走正确成长的道路,并在实践中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综合素质,研究生在校期间,参加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必要的。社会实践的内容包括:
A.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开展科技服务,协助实践单位解决科研、生产中的某些技术或管理问题。
B.开展人员培训或进行科技、管理、法律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C.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行专题调研、科学考察,了解国情,接触社会,向工作在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一线的同志学习等。
D.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C.参加各种社会兼职。
社会实践由学科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安排,研究生处也为研究生的社会实践创造机会,提供平台,定期组织研究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一般为20个工作日以上,指导教师负责考核,考核及格附加1学分。对入学前有过二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研究生,不做要求。
6.3.5课程设置及安排(见九林木遗传育种学科课程设置及安排)
6.3.6主要课程内容简介
6.3.6.1 林木遗传改良高级讲座(Tree Genetic Improvement)
主要讲授林木遗传改良研究现状与展望、林木遗传资源保护原理与方法、林木高世代遗传改良原理与技术、林木体细胞变异与细胞育种、林木基因工程与分子辅助育种、生物信息学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 遗传学报,中国遗传学会主办
[2]王明庥主编.林木遗传育种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3]陈岳武主编.树木良种选育方法.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4]Bruce Zobel, John Talbert. Applied Forest Tree Improvement. John Wiley & Sons Inc.1984
6.3.6.2 高级森林生态学(Advanced Forest Ecology)
通过课程学习了解生态学发展历程和趋势,掌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水平上森林生态研究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了解森林生态领域相关的热点生态问题及其研究进展,掌握森林生态学研究的新手段、新方法。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 蔡晓明主编. 生态系统生态学, 科学出版社, 1999年
[2] 戈峰主编. 现代生态学, 科学出版社, 2002年
[3] Kimmins主编 . Forest Ecology ,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年
[4] 方精云主编. 全球生态学——气候变化与生态响应, 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出版社
[5] J.LChapman,M.J.Reiss.生态学原理与应用(影印本), 清华大学出版社, 剑桥大学出版社
[6] 相关期刊
6.3.6.3群体与数量遗传学专题(Population and Quantitative Genetics)
林木分子群体遗传和分子数量遗传进展。
6.3.6.4 分子生物学专题(Molecular Biology)
林木基因组研究概述,林木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QTL定位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研究进展;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 (英国)特纳(Phil Turner) (英国)Alexander Mclennan (英国)Andy Bates编著,分子生物学:英文(导读版)(第3版) 科学出版社2009。
七、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
在学位论文工作的中期(一般在第三学年初),博士生要在学科内报告论文工作情况,学科审查小组要对其论文工作进展以及工作态度、精力投入等方面进行考核。论文中期考核由本学科统一组织。
博士研究生应在课程结束后、由院(系)组织进行中期考核。
7.1中期考核
博士生的中期考核要求入学后第二学期内,开题报告后,由所在学院统一组织和实施。考核审查小组应对考核对象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和科研能力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分流,最后由研究生院审核、备案。具体要求按《江西农业大学关于研究生中期考核的规定(修订)》执行。
7.2学科综合考核
博士生学科综合考核的目的是考核博士生对专业基础理论、学科前沿以及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内容应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和足够的深度。学科综合考核由学科、专业组织,与中期考核同时进行。《江西农业大学关于研究生中期考核的规定(修订)》执行。
八、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8.1 科学研究
8.1.1选题
研究生的科研须从选题开始,与任何科学研究一样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调查、收集、阅读、分析和评价有关文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选题。因此,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在查阅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选题,在入学后的第二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书的撰写。博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应注重论文的创新、难易程度和论文工作量。
8.1.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书首先应征得导师认可,并在举行开题报告会的前一周送达考核小组成员审阅,方可参加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由考核小组进行论证,论证通过者,以书面形式报所在学院审批备案。在此基础上,博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尽快拟定论文的具体工作计划,并予以实施。具体要求按《江西农业大学关于学术型研究生开题报告的规定》执行。
8.1.3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
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是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的基石,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动手完成。研究生在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过程中,在导师指导下,学习和掌握适当的数据收集方法,学习和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和数据采集规范,能运用正确的统计方法和手段,自己动手取得学位论文所需要的第一手数据和资料。
8.2学位论文
8.2.1论文工作中期报告
为使博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得到所在学科集体的帮助,应阶段性的向所在学科教师做科研报告。进入论文中期阶段后,由博士研究生报告科研工作的阶段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听取建议,改进论文工作。
中期研究报告后,由博士生填写《江西农业大学攻读研究生论文工作中期报告情况表》,由指导教师审核后,送交研究生处备案。
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是博士研究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应表明博士研究生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相应的技能和方法,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8.2.2.1博士学位论文应是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对科技进步与国家经济建设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或使用价值。
8.2.2.2 博士学位论文必须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取得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8.2.2.3 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必须由作者独立完成。研究工作必须坚持实验性原则,论文内容必须以博士生本人完成的第一手实验、观测或调查的材料为主。
8.2.2.4博士学位论文字数约在7万字以上。
8.2.2.5学位论文必须遵守学术规范。
8.2.2.6博士研究生用于做学位论文的时间,一般不少于2年。
8.2.3论文发表要求
按《江西农业大学关于博士、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暂行规定》执行。同时符合赣农大园发[2012] 3号文件《研究生在读期间学术论文(作品)发表暂行规定》的要求。
8.2.4论文送审、答辩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必须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学位论文经导师同意,送论文相似性检测通过后,再双盲送审。学位论文盲审通过后,方可提交答辩。各学科可根据需要,规定博士学位论文在送审前进行一次预答辩。学院须按照《江西农业大学学位授予细则》的要求组织论文送审,组成答辩委员会。论文答辩应做到公正、公开、严格要求。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提交校学位委员会审批,审批通过者,即可授予博士学位。校园网公示二个月无异议,方可颁布发博士学位证书和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九、附表:课程设置与安排表
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安排表
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指导方式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学位课 6学分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2 | 1 | 讲授 | 考试 | |
英语 | 2 | 1 | 讲授 | 考试 | ||
林木遗传改良高级讲座 | 2 | 1 | 讲授、研讨 | 考核 | ||
选修课 | 高级森林生态学(必修) | 2 | 2 | 讲授、研讨 | 考核 | |
群体与数量遗传学专题 (必修) | 2 | 2 | 讲授、研讨 | 考核 |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 1 | 2 | 讲授、研讨 | 考核 | ||
分子生物学专题 | 2 | 1 | 讲授、研讨 | 考核 | ||
生物信息学专题 | 2 | 2 | 讲授、研讨 | 考核 | ||
开放式课程 3学分 (指定课程) | Seminar | 1 | | 研讨、学术报告 | 考核 | |
专业英语写作 | 1 | 4 | 自主学习 | 考核 | ||
听学术讲座(至少听3次) | 1 | | 讲座 | 考核 | ||
实践性课程 | 教学实践 | 1 | 3-4 | 导师指导 | 考核 | 1周以上 |
社会实践 | 1 | 3-4 | 组织、指导 | 考核 | 2周以上 |
学科点意见:
学科带头人签字: 年月日 |
院(所)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意见:
签 字: 院(所)公章 年月日 |
研究生处审核意见:
公 章 年月日 |